-
第249期《人工智能的奇点到来了吗:ChatGPT的惊喜、局限与隐忧》
播放量:14 视频描述:人工智能研究致力于发展能够理解客观世界并解决各类问题的可控人造物。根据人工智能的水平不同,可被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当人工智能的水平超出人类水平并难以被理解和控制的时刻,常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奇点”。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近来出现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技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语言理解,问题解决,逻辑判断等能力,并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类型的任务,具备通用人工智能的特征。人工智能“奇点”论再次涌现。本报告将探讨ChatGPT的基本原理、主要突破、局限性和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
第251期《浅谈生物正交化学与基因密码子扩展》
播放量:18 视频描述: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摩顿·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和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正交化学和点击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能够将化学合成的非天然氨基酸插入蛋白质特定位点,突破了20种天然氨基酸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限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蛋白质研究和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生物正交化学和基因密码子扩展是当今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研究的典范,二者发展科学背景和应用息息相关。报告人将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浅谈生物正交化学和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
-
第252期《网络空间异常行为信息智能感知与计算》
播放量:0 视频描述:随着社交网络等不同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中的谣言传播、金融诈骗、突发事件等异常行为频繁出现,引起人们的恐慌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网络快速发展呈现出数据爆炸的特点,其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高度动态演变性的网络,汇聚了大量的实时变化的数据并隐含复杂关联信息,这对建立在网络空间上的异常行为识别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求与挑战。本报告将探讨网络空间异常信息检测面临的主要挑战、常用方法和典型应用。
-
第253期《大脑巧运行,记忆方有序》
播放量:3 视频描述:大脑的空间认知能力是实现情景记忆的基本功能,其编码机制是目前认知神经科学中亟待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报告将从细胞-集群-网络等多角度介绍空间记忆功能的跨尺度编码模型,聚焦任务态中大鼠海马位置细胞集群的序列性放电活动规律,挖掘慢和快gamma神经节律实现空间学习与记忆功能的神经编码机制。通过全新的目标导向空间记忆范式设计,研究海马theta序列在正确/错误的记忆提取中序列压缩性和节律相位表征特性变化,揭示SWRs记忆重放事件对预测精确目标位置的强时空压缩性。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海马中协调性序列放电实现记忆编码与提取的神经机制。
-
第257期《芯片上的光谱世界》
播放量:5 视频描述:人类对光谱学的探索可追溯到牛顿时代,当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之后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的颜色。物质的光谱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样品辐射、吸收光谱的测量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对三维结构的干涉光谱进行测量可以重建样品的三维图像。光谱仪是光谱检测系统的核心。时至今日,光谱仪早已成为化学、物理、材料学、生物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传统的光谱仪体积较大,限制了其灵活性和实用性。随着不同领域对光谱仪需求的增加,光谱学呈现出了朝着微型化、集成化发展的趋势。利用波导集成光学技术,在光学芯片上实现光谱检测功能将推动光谱学的发展和走向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报告将探讨波导集成光谱检测芯片的基本原理、技术难点、重要突破和发展趋势。
-
第258期《非能量传输》
播放量:2 视频描述:无线电能传输为电驱动设备提供了全新的能源补给方式,对实现极端环境下的电能传输及减少大量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能量传输形式由有线至无线的改变,对电力电子、控制科学、器件材料等学科提出了极大的技术挑战,如何能够实现一种稳定、高效、安全、灵活的能量传输方式,是当前国内外学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报告围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典型应用进行介绍,并针对该技术未来发展的思考展开讨论。
-
第259期《助力文化自信:中国书画文物照明保护科技》
播放量:1 视频描述: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书画作为我国文物的典型代表,不仅存量巨大而且有着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但同时由于其所采用的宣纸、丝绢、有机颜料等特殊材质,属于最高光敏感等级,在博物馆照明中极易受到光源辐射而发生褪色和开裂等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针对上述需求,采用建筑技术科学、光谱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手段,突破基础科学问题、研发新型照明技术、进行工程实践推广,为实现复兴传统文化的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
第260期《地震灾害与房屋安全》
播放量:1 视频描述: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自08年汶川地震起,国家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充分体现了对地震灾害的重视。房屋结构作为主要承灾体之一,也作为大众主要的财富资产,其抗震能力关系人民生命、生产、财富安全。本报告就地震发生机理、地震预报预警、房屋抗震能力及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地震和房屋抗震热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第261期《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播放量:1 视频描述:全球治理体系是为解决人类整体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而建立的一种制度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在以“普世价值”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实践的价值理念过程中,实质上是“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导致全球治理赤字频发,客观上要求我们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由于西方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全球治理体系参与主体的责任分担难以达成共识、全球治理体系多方力量的分化与治理机制的碎片化、全球治理体系共同价值理念的缺失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着多重困境。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出发,旨在消解“普世价值”对全球治理体系价值形态的“‘畸形’统一”,从而以真正代表各方共同利益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本报告将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相关问题。